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雪白的剑道上,身着防护服的小剑客们手持花剑,步伐灵活,进退有度,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孩子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专注地观察着训练,眼神中流露出欣慰与期待,对他而言,这熟悉的场景不仅标志着训练的恢复,更承载着一个更为深切的愿望——让孩子们真正享受着重回剑道的快乐。
回归:不止于场地的重启
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正常化,各类体育活动也迎来了复苏,作为一项兼具竞技性、礼仪性与思维性的运动,击剑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在王钰看来,简单的“回归”二字,远不足以概括当下的核心任务。
“剑道的重启,不仅仅是打开俱乐部的大门,恢复定时的训练课程,”王钰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它更意味着要让孩子们的身心真正‘回来’,重新找回那份最初吸引他们拿起剑的热情、专注以及在挑战中获得的成就感,我们追求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出勤率的回归。”
他指出,过去一段时间的间断,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们的体能、技术熟练度乃至训练节奏产生影响,部分孩子可能会感到生疏,甚至产生些许畏难情绪,当前协会与各俱乐部、教练员共同努力的重点,并非急于追求技术的突破或强度的立刻提升,而是营造一个积极、鼓励、充满乐趣的训练氛围,帮助孩子们平稳过渡,重建与这项运动的情感连接。
快乐击剑: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快乐”是王钰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他认为,尤其是在青少年击剑培养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远比短期内追求竞技成绩更为重要。
“击剑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礼仪规范,同时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快速的临场决策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项挑战,”王钰分析道,“但如果训练变得枯燥、压力过大,甚至只剩下对输赢的苛求,那么很容易磨灭孩子的兴趣,一旦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坚持就变得无比困难。”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积极倡导“快乐击剑”的理念,并引导基层教练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王钰介绍,协会鼓励教练们在训练中融入更多游戏化、情境化的元素,针对步法训练,可以设计成趣味接力赛;对于战术理解,可以通过模拟著名对决或创设特定场景来启发思考,适当组织内部交流赛、趣味挑战赛,弱化纯粹的名次争夺,强调过程体验、礼仪展现以及每一次的自我超越。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击剑场不仅是竞技的擂台,更是一个能够收获友谊、锻炼意志、展现自我并获得肯定的舞台,当孩子们因为喜欢而走进剑馆,因为享受而持续练习,他们的潜力自然会得到更持久、更稳定的发掘。”王钰说。
重塑价值:击剑教育的多维延伸
在王钰的视野中,击剑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远不止于强身健体或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它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工具,其价值在“回归”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期待。
“击剑是极佳的挫折教育,”王钰指出,“每一个剑手都必然经历无数次被击中、失败、甚至是在优势下被逆转的时刻,如何面对失分,如何迅速调整心态,如何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而非一蹶不振——这个过程对孩子抗挫折能力和坚韧品格的塑造,是许多其他活动难以比拟的。”
击剑强调高度的专注与瞬间的判断。“在电光火石的交锋中,孩子需要观察对手的意图,预判其行动,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反应速度,更能锻炼大脑的思维敏捷性和策略规划能力,这种专注与决断的素养,同样会迁移到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击剑运动固有的礼仪规范,如赛前敬礼、赛后与裁判及对手握手致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们的尊重、谦和与体育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击剑,教会孩子们如何有尊严地赢,也如何有风度地输。”

王钰认为,后疫情时代,孩子们更需要这类能够促进心理健康、释放压力、重建社交信心的活动,重回剑道,正是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契机,让孩子们在结构化的规则与互动中,重新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管理情绪,如何与他人(包括对手)进行健康的竞争与合作。
协会角色:搭建平台,优化环境
作为连接政策、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与家长的桥梁,北京市击剑协会在促进青少年击剑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王钰介绍了协会近期围绕“让孩子享受回归”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协会加强了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与引导,特别强调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沟通技巧以及兴趣培养能力的提升。“教练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他们的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击剑体验,我们希望每一位教练都能成为点燃孩子热情、引导他们成长的导师。”
协会致力于搭建更多元、更友好的赛事与活动平台,除了传统的竞技性比赛,协会将更多地举办以交流、展示、趣味为主题的击剑活动,降低参与门槛,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感受击剑的魅力,协会也通过官方渠道,积极宣传击剑文化、分享科学训练知识、讲述优秀青少年剑手的故事,营造积极健康的击剑社群氛围。
展望未来:享受过程,静待花开
采访的最后,王钰再次强调了他的期待:“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成为冠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成长与健康的体魄,当孩子们眼神发亮地站在剑道上,享受着每一次交锋带来的刺激与思考,享受着与伙伴们共同挥洒汗水的时光,享受着战胜怯懦或突破自我的瞬间——无论他们未来是否继续走专业道路,击剑运动所赋予他们的宝贵财富,都将使其受益终身。”
训练馆内,又一轮练习结束,小剑客们收剑、敬礼,面罩下传来清脆的笑语,那份发自内心的愉悦,正是王钰与所有击剑教育工作者们努力守护的初心,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不仅是为了击剑运动的未来,更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更加明亮、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