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官网-山西主场赛事医疗保障引热议 健康跑活动强制配备双医生

山西省一场职业体育赛事因现场医疗保障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观众和媒体人爆料,比赛期间主场医疗团队竟未配备急救医生,这一疏漏直接导致比赛中一名运动员突发不适后延误救治近10分钟,最终由志愿者实施初步心肺复苏后才等来救护车,事件发生后,赛事主办方承认存在疏失,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当地体育局随即出台新规:不仅职业赛事需增配医疗资源,连企业组织的公园健康跑活动也强制要求安排两名执业医生全程跟随。

主场急救缺位暴露管理漏洞
这场争议源于上周末山西某职业篮球联赛的主场比赛,第三节比赛中,客队后卫在突破时突然倒地抽搐,现场大屏幕特写显示其面色发白、呼吸急促,然而当值裁判中断比赛后,现场广播三次呼叫医疗团队均无人响应,直播画面捕捉到教练组愤怒质问工作人员:“你们的急救医生在哪?”事后调查发现,原定值班的两名急救医生因临时调派至其他活动,替补人员又未及时到岗。

“这不是第一次了。”长期跟踪报道该赛事的媒体人王磊透露,本赛季已发生3次类似情况,“有的场次只有一名护士待命,连除颤仪都找不到”,更讽刺的是,比赛间隙播放的赞助商广告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至上”的品牌理念。

企业健康跑遭遇“医疗加码”
事件发酵后,山西省体育局紧急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要求全省商业体育活动和群众性赛事强化医疗保障,但新规中“一刀切”的条款引发争议:即便是企业内部组织的5公里公园健康跑,也必须配备两名持有急救资质的医生,且需提前一周报备医疗方案。

某科技公司行政主管李雯向记者吐槽,原定本周举行的员工晨跑因此被迫取消:“我们就是绕人工湖跑两圈,现在得专门联系三甲医院租医生,成本从3000元涨到1.5万元。”当地马拉松协会的统计显示,新规实施后,中小型路跑活动取消率骤增40%。

专家:保障安全需科学分级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郑凯指出,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根据活动风险等级配置医疗资源:“NBA赛场每2000名观众配1名急救人员,社区慢跑活动通常只需志愿者携带AED。”他建议山西参考中国田协的《路跑赛事医疗标准》,按参与人数和赛道难度分级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某制药集团上周举办的10公里健康跑却因超额配置医疗资源获官方表扬——不仅安排6名急救医生,还在赛道每500米设置补给站,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坦言:“多花了7万元,但拿到了‘安全生产示范单位’的挂牌。”

山西主场赛事医疗保障引热议 健康跑活动强制配备双医生

民间赛事陷入两难
在太原市汾河公园,常年组织业余足球联赛的负责人张建国正考虑停办秋季赛事:“我们收50元报名费连裁判费都不够,现在还要摊派医生费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某房企冠名的明星慈善跑活动因资金充足,不仅满足双医生要求,还高调宣传启用“直升机救援通道”。

山西主场赛事医疗保障引热议 健康跑活动强制配备双医生

体育产业分析师周明认为,新规暴露出基层体育管理的机械化思维:“与其硬性规定医生数量,不如建立灵活的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比如整合医院急诊科轮休人员组成机动队。”

截至发稿,山西省体育局表示正在收集各方反馈,拟于月底出台实施细则,但坊间流传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已有领导提出“宁可保障过剩,不可万一出事”的指导原则,这场由职业赛场急救缺位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重塑整个地区的群众体育生态。

(完)

标签: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